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行走的思政课:走进抗战纪念馆,以历史烛照初心,用精神引领未来

来源: 发表时间: 2025-10-2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0月22日下午,国际文化学院全体教师及党支部全体党员带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师生研修中心全体学生,共同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了一场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的庄严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思政教育融入历史现场,引导全体师生在沉浸式学习中重温民族抗战史,感悟伟大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一、系统观展:在历史现场理解抗战全貌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全体师生步入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展区总面积达1.22万平方米,以“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砥柱中流”等八大主题板块系统呈现了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胜利的恢宏历程。

  展览共呈现1525张历史照片、3237件实物资料,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构建出一个跨越时空的思政课堂。尤其在“砥柱中流”展区,师生们久久驻足,从战略方针图、战场沙盘推演和历史场景复原中,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践行持久战战略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不少教师认真记录、低声交流,在具象的历史痕迹中完成了一次对党史与抗战史的深度共情与理性认知。

  二、沉浸体验:于无声处感悟精神力量

  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当锈迹斑斑的大刀、褪色的军装与泛黄的家书映入眼帘,历史的细节无声地撞击心灵。有教师动情地表示:“这些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一个个曾经炽热的生命与家庭。他们让我们理解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随着参观推进至“伟大胜利”与“铭记历史”展厅,全体师生的情绪也从沉重走向振奋。多媒体技术再现了抗战胜利的历史瞬间,结合今昔对比,展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从悲愤到振奋,从历史回响到现实观照,这堂课真正做到了“以情动人、以史育人”。

  三、思想升华: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参观结束后,全体师生在纪念馆前交流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不仅系统梳理了抗战历史,更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精神升华。

  国际文化学院院长王志在总结中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术追求与时代使命相结合,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黄丹谈到:“作为思政课教师,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教室。只有走进历史现场,走进真实情境,理论才有温度,思想才有力量。”

  四、让思政课“走”得更远,“立”得更实

  本次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国际文化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行走的课堂”这一形式,思政教育跳出了书本与黑板,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理性与情感、个体与民族之间的深刻联结。

  未来,学院将继续拓展“行走的思政课”的内容与形式,结合重大历史节点与现实议题,组织师生走进更多历史遗址、红色地标与改革一线,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构建起更加立体、鲜活、有力的思政育人体系,切实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践行初心,学生在实学实干中担当使命,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能与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思琳供稿)

7777777777777777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23 20:22:44